聚力体育官网无锡模具加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一次性塑料杯抽检报告:406批次不合格逾7成是因为它!

发布时间:2024-04-25 01:28:30   来源:聚力体育官网

  售价便宜且使用起来更便捷的一次性塑料杯,除非狂热的环保主义者,似乎特别难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令消费者拒绝使用。

  当然,惜命如金的消费者对于“塑料造”的杯子也有他们的担忧,大多分布在在装热水后是否会溶出有害物质。

  2023年10月,《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国家、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于2020年至2023年近3年公布的关于一次性塑料杯的质量抽检情况。

  结果显示,国家、省市级监管部门3年内共抽检发现不合格一次性塑料杯406批次,不合格原因涉及负重性能、标签标识、容积偏差等7项。

  本刊整理抽检数据发现,监管部门在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共抽检一次性塑料杯4252批次,检出合格3846批次,不合格406批次,合格率为90.5%,平均每10个塑料杯中就约有1个检出不合格。

  从抽检年份来看,一次性塑料杯检出不合格集中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共检出344批次,占不合格比例的84.7%。

  406批次不合格产品中,问题大多涉及7项,包括负重性能、标签标识、容积偏差/容量及容量偏差、感官指标、外观和结构、杯身挺度、过期。

  其中“负重性能”是抽检不合格的最关键原因,检出不合格有270次,占比70.5%。

  根据《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GB/T 18006.1-2009)规定要求,在室温下的一次性杯子负重3kg,1分钟后高度的变化不应超过5%,以保证消费的人在使用时不易因为杯子变形被烫伤,而高达270批次不合格产品均在负重3kg下发生塌陷或严重变形。

  负重性能不合格的产品较软,消费的人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拿捏住,若盛装很热的食物,容易烫伤。

  在政府日常抽检中,主要对一次性塑料杯的感官、容积偏差、负重性能、跌落性能、耐温性能、漏水性、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等项目进行检测。

  对于消费者最担忧的,一次性塑料杯使用的过程是否会有害成分产生,“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等指标其实已经覆盖了多种使用情况。

  以总迁移量为例,它体现了迁移实验中析出的所有不挥发物的含量总和。在实际检验测试中,虽然都是仅作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杯,若是适用于微波炉的产品,要求更严格。

  根据《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GB 31604.1-2015),对于普通一次性塑料杯,仅模拟盛装水性食品的情况,条件选择100℃、15min,而对于可微波加热的一次性塑料杯,需要130℃、15min。

  在塑料杯底部有个三角数字符号,它代表了杯子是什么材料制造成和使用条件,市售一次性塑料杯一般是pp(编号5)和ps(编号6)两种材质。

  pp材质安全无毒,能耐120℃左右的高温、能耐受微波炉加热,正常使用下可以盛装沸水、热饮。ps材质高温下有一定的概率会释放出苯乙烯和乙苯,因此ps材质一次性塑料杯一般用来盛装冷饮或者温热的饮品。

  此外,使用一次性塑料杯时,不建议长期盛放酸性液体、油脂或含酒精等液体,因为有可能或导致杯子中的塑化剂析出。

  抽检结果为,标称台州市正丰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塑料杯不合格次数最多,共有12批次,涉及清纯、腾迪等商标,不合格原因为负重性能、标签标识、容积偏差。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2022年第1期)”,涉及1批次不合格“好媳妇OKwife”一次性塑料杯。

  标称由广州市好媳妇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商标为“好媳妇OKwife”的170晶莹杯(一次性塑料杯)(生产日期:20201229;型号:AGW-4615 160mL;50只),标签标识、负重性能两项不合格。

  根据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杭州市‘日用百货’产品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发布”,涉及1批次不合格“美丽雅”一次性塑料杯。

  标称由四川鸿昌塑胶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商标为“美丽雅”的一次性塑料杯(分享杯大号)抽检结果不合格,项目是负重性能。

  1. 购买一次性塑料杯产品时,检查是不是有标识产品的名字、材质、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内容。

  2. 选择包装完好的产品,注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避免选择超过保质期限的产品,以防有细菌、霉菌等污染。

  4. 正常的一次性塑料杯应是无臭无味的,使用有味道的产品盛装食物可能会影响食品安全,应避免购买和使用。

  7.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产品上的标识,无微波炉加热标识,不可以使用微波炉加热。

  【特别声明】:本篇内容所采用的原始数据均源自国家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官方网站,数据客观真实。如相关抽检结果数据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实及认定后确认有变更事实的,请及时联系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