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C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公司专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产品及汽车轻量化塑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公司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却风扇行业标准的主导制订单位。近年来,公司围绕“节能环保”产品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全球国际化战略布局,基本的产品包括:商用车热管理相关的冷却风扇总成、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等;公司对外采购内容主要为PA基料、PP基料、HDPE基料、铝压铸、钢材及五金件等原材料,产品通用性强,市场供应充足。公司采用框架协议和临时合同两种形式对外采购,对于质量稳定、信用度高的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明确供应关系保证材料来源;对于临时性需求,公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临时采购合同。生产管理部结合现有的原材料高低库存量、临时需求得出采购数量,通过ERP系统提出采购申请,按流程审批完成后交由经营部实施采购。经营部考虑库存量、集中采购、错峰采购等因素,确定原材料采购数量,并形成采购订单,在保障材料的品质、供货及时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公司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客户对性能指标、外观形状、产品标识等要求差异较大。公司依据客户的采购计划定制生产计划,再结合客户库存量以及订单实时更新生产计划。公司具备塑料改性、模具制造、冲压、锻打、机加工、吹塑、注塑等全流程生产能力。此外,公司从节约世界资源、减少资金占用及提高生产能力等方面出发,对个别加工工序如表面处理等采用委外加工。公司成立销售部门统一布署营销工作,主要负责市场开拓、售后服务、客户维护及外库管理等。公司依据市场分布情况在主要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建立中转仓库,快速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公司产品营销售卖均采用直销模式,作为一级配套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及发动机厂商销售产品,少量产品作为配件销售供应给维修配件市场。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多点散发、整车厂停工停产、国六排放法规切换等因素影响,2022年1-6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8.3万辆和170.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6%和41.2%;其中,重卡产销降幅明显,主要系国六排放法规切换致使重卡市场出现波动,国五产品在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方面都低于国六产品,国五高库存导致2021年上下半年重卡产量出现“八二开”现象,2022年上半年仍受制于国五产品高库存现象,重卡产销分别完成38.35万辆和38.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9.3%和63.6%。报告期内,受商用车行业影响,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导致实现营业收入15,545.29万元,同比下降44.01%;同时,主要受产量下降影响单套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增加,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综合影响利润减少,2022年1-6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6.38万元,同比下降64.81%。理性预测,虽疫情好转,重卡国五去库存化程度接近尾声,在国家及地方出台一系列促消费、稳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商用车行业下半年有望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公司结合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推进,改善公司研发环境,提升公司研发的软硬件能力,完善研发体系。在产品研制上,公司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围绕节能减排及“双碳”目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领域项目。在汽车行业将继续面临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等复杂多变的行业形势,市场之间的竞争更激烈,公司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成本优化管理、生产效率管理,在做好市场开发和管理的同时认真抓好开源节流。通过精益制造、数字化管理降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物料周转效率;通过工艺优化、技术创新等措施在辅助材料及能源消耗等方面减少相关成本;通过分类管理生产废料,利用可回收资源,进一步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公司着力产品质量提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源头把控产品的质量,完善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积极地推进精益生产,狠抓精益品质管理,持续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不断实现用户需求,进一步提升雪龙品牌价值。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支撑经济、贸易高水平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宏观经济的发展形态趋势会对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有关产品的订单,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如不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可能没办法继续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及实现市场占有率提升,甚至面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汽车零部件产品价格与配套车型销售价格紧密关联。正常的情况下,新车型销售价格较高,以后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和竞争车型的更新换代,销售价格将呈下降趋势。由于整车厂商处于汽车产业链顶端,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此会将降价部分传导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导致与其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价格也需年年在下降。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在产品质量、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的竞争优势,巩固与主要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大业务开拓力度,并通过减少相关成本、增进自身运营效率等措施来应对产品价格下降对公司盈利的不利影响。但就长期而言,随公司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出售的收益增幅逐步放缓,以及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客户对公司产品降价幅度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的工艺技术包括企业具有的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其中,非专利技术主要是在生产实践中发行人积累沉淀的各种生产经验与工艺配方,如塑料改性配方、改性环境的控制等。目前,公司对部分核心技术采取了极为严密的保密措施,并严格执行;对关键生产环节实行工序隔离,各种类型的产品的核心技术分人保密管理,将核心技术失密风险加以有效控制。考虑到公司部分技术特别是工艺配方难以通过专利保护,依赖于公司的保密机制来保护,若公司保密机制未能有效运作,或保密措施未得到严格执行,公司将面临技术失密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汽车行业的复苏,并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影响。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稳定,汽车产业供应链逐步回到正常状态,而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仍然没有正真获得有效控制,若后续海外疫情继续出现不利变化而不能有效控制,或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恶化,疫情在国内再次大规模爆发,将对全球经济及汽车消费继续产生不利影响。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22年仍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市场对冷却风扇离合器产品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公司已储备了充足的离合器核心技术,来承接行业红利。公司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勇于试错、自主创新,掌握了一系列行业领先核心技术,包括发动机冷却风扇性能仿真技术、发动机冷却风扇专用材料改性配方技术、注塑/吹塑真空集中供料技术、阀片激光焊接技术、发动机冷却风扇自动化生产技术、风扇离合器加工/检测自动化生产技术、风扇离合器智能集成装配检测技术、中空吹塑成型工艺及模具技术、发动机冷却风扇能耗测试与分析试验技术、发动机冷却风扇硅油离合器阻尼试验技术等,多次获得省市区级科学进步奖、省内首台(套)产品、宁波市重点工业新产品、宁波市节能新产品等奖项。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公司能快速响应整车厂商及发动机厂商,具备风扇总成、离合器风扇总成的同步研发能力,此外,公司着力研发模态分析与测试、应力分析、硅油离合器/电控硅油离合器的散热分析、风扇轴向力计算程序、风扇定理软件、硅油离合器/电控硅油离合器性能计算软件、多相/多尺度增强耐高温PP复合材料研发等项目,上述项目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商用车一般具有长距离连续运行、载重大、功率大、使用路况及气候恶劣等特点,对零部件产品的强度、韧性刚性、耐高低温、耐非物理性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均具有较高要求。公司经过多年研发试验最终成功掌握材料改性技术,并于2009年实现主要改性材料的量产。根据第三方检测结果为,对照商用车冷却风扇的行业标准,公司改性材料的检测性能优于同类进口材料,而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和生产,已建立从自主开模、材料改性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化生产,从源头上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充分的发挥各工艺流程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毛利水平。公司风扇总成、离合器风扇总成产品配套柴油发动机,主要使用在于大中轻型商用车领域。公司作为国内风扇总成、离合器风扇总成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在行业内占据领头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已与国内主要商用车整车厂商和柴油发动机厂商建立一级配套业务关系。公司配套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福田、云内动力000903)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商及柴油发动机厂商,以及卡特彼勒、沃尔沃、韩国斗山、日本洋马等世界500强企业。公司与国内商用车整车与发动机厂商均建立较高的配套率。发动机风扇行业标准最初以1993年实施的《内燃机冷却风扇第1部分:金属冷却风扇技术条件》、《内燃机冷却风扇第2部分:塑料冷却风扇技术条件》为基础,结合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行业的技术进步一直在升级,公司作为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2008年主持并作为第一起草人负责了当时发动机冷却风扇行业的四个基础标准的修订工作。近年来,随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逐步的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成功研制并量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等新产品,并推动了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公司致力于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不断的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及设备利用率。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严控材料损耗率和不良品率。公司成立较为严格供应商体系,针对原材料市场特征实施集中采购、询价采购等不同措施,至少选择三家供应商比质比价后进行采购,严控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在自动化生产方面,公司积极引进先进智能设备生产线,应对人力成本提升及人员紧缺等问题,逐步的提升公司产品的生产效率。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