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一家名为“广州市果燃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任意堆放医疗垃圾,分拣医疗废物存在违规现象,废水净化处理不达标,其厂房供电设备被当地环保部门依法查封。 金羊网记者 周巍 摄
广州市花都区一家名为“广州市果燃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任意堆放医疗垃圾,分拣医疗废物存在违规现象,废水净化处理不达标,其厂房供电设备被当地环保部门依法查封。 金羊网记者 周巍 摄
记者当天即向有关部门举报该情况,花都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立即来到果燃好公司。
花都区环保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果燃好公司因为环评未通过就生产,环保部门于2017年6月对其立案调查,并于当年8月18日下达了停产和罚款4万元的处罚通知书。
记者在现场看到,已被责令“停工”的该公司显然仍在生产:不管是物料区还是破碎区,都充斥着刺鼻的气味,工人们戴着厚厚的口罩如常分拣、上料、破碎……
果燃好公司一位廖姓水电负责人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反复强调,他们对医疗一次性废物的回收、处置都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标准,“我们的沉淀池、污水管都是符合有关标准的”。
但在没通过环评且被责令停产后,该公司为何敢偷偷生产?明知夹带医疗废物对环境会造成重大危害,为何违规露天堆放?该厂工作人员皆以自己不是老板为由拒绝回应。
该情况引起花都区相关部门的重视,花都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召集环保、公安、卫生、街道等部门赶到现场进行查处。
并现场作出布置:一是责令环保监察部门立即联合公安部门,对这起涉嫌危害环境的案件进行立案调查;二是立即对露天堆放的医疗废物进行清理和转移;三是马上对附近水体进行抽样检测。
花都区环保监察部门表示,因果燃好公司在被责令停工处罚的情况下,涉嫌偷偷开工,将再次责令其停工,并将此前的行政处罚报到法院,申请予以强制执行。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称,当天下午已传讯四名果燃好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7月2日,广州市环保局组织了针对果燃好公司环境污染案件的办理协调会,市卫计委和花都区等单位参加。该案也被列为中央环保督查组的重点案件。
7月4日,羊城晚报记者再次来到果燃好公司回访。秀全街道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厂已由街道和村委会24小时专人看管,不让任何一件医疗废物被带出。涉嫌违规堆放的数十吨医疗废物,已被转移到果燃好公司厂区。在花都区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对其进行分拣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花都区新华医院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十几名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进行分拣,将不能用于回收的有害有病菌的医疗废物分拣出来,主要是针头、针筒、以及被污染的导管、棉签等。
“按照规定,只要被血液、身体接触过的医用物品是不能回收的。”医护人员特别提醒记者留意分拣出的几个化疗药水瓶,“平时我们(化疗)加药都是要全副武装地穿防护服”。秀全街道负责人表示,三分之一的“垃圾山”清出40公斤左右的有害有毒医疗废物,全部分拣后估计在100公斤以上。
6月初,羊城晚报记者暗访了惠州市一家名为泰亿塑料制品厂的企业,该企业号称月处理300吨一次性输液袋(甁)。
但记者发现,该公司不仅没有按要求远离居民区(确保卫生防护距离),而且其技改项目未经验收却投产,厂区堆放的医疗一次性可回收物中还混有少量含针头、导管的医疗废物(危险废物)。
6月6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位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马岭村附近的泰亿塑料制品厂,该厂区与河涌相邻,据爆料人透露,工厂的污水长年排放到该河涌中。记者现场可以听到工厂内部传来机器作业的声音,但是大门紧闭,除了门口悬挂的招牌外,从外观看不出该厂的主要经营项目。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工厂离她的住处只有一百米左右,除了下雨天,她总会闻到化学气味,“好臭,前两年还被人投诉过”。
6月7日上午,羊城晚报记者佯装买家,进入了该工厂,一位黄姓负责人接待了记者。他将记者带到了仓库区,那里堆放的是已经包装好的塑料颗粒。该负责人说,目前工厂有大约三十吨的成品,价格是每吨7300元到7500元。
与仓库一墙之隔的是生产车间,几台破碎机和造粒机正在运转,整个车间弥漫着塑料和药水的味道,而墙上只有几个简单的排风口。在原料堆放间,输液袋和输液瓶为主的原料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还有一些输液管、针筒、针头混杂其中。整个堆放点的地板没有任何防渗漏设施。
羊城晚报记者看到,在该厂负责接待的办公室内,墙上挂着多张证照。但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日期是截止2015年。对此,黄姓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申请了新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黄姓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厂的原材料(医疗一次性输液瓶和输液袋)来自全省各地的医院,生产的产品则销往国内多个地方,一般用来制造塑料包装袋、塑料瓶等。
在该厂生产的成品的包装袋上,写有“不得用于食品和玩具”字样。但当记者问是否能够保证买家没有用于生产食品和玩具的包装袋时,该负责人表示,只能由买家自己把握生产用途。而对于记者这个“买家”,该负责人从头到尾没有核实过“买料”的用途。
发稿前,羊城晚报记者亮明身份,采访了工厂的负责人。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因泰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技改项目未经验收却投产,惠州市环保部门近日向其开出了20万元的罚单。对此,泰亿负责人罗海舟称,26日将进行行政处罚听证。
罗海舟同时承认,公司的环评手续“还有一点问题”。目前也只是“得到批复了,处于验收阶段”。“相关文件都全部交完了,现只是在等行政验收的排期。”罗海舟称。
广州市花都区一家名为“广州市果燃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任意堆放医疗垃圾,分拣医疗废物存在违规现象,废水处理不达标,其厂房供电设备被当地环保部门依法查封。 金羊网记者 周巍 摄
广州市花都区一家名为“广州市果燃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任意堆放医疗垃圾,分拣医疗废物存在违规现象,废水处理不达标,其厂房供电设备被当地环保部门依法查封。 金羊网记者 周巍 摄
记者当天即向有关部门举报该情况,花都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立即来到果燃好公司。
花都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果燃好公司因为环评未通过就生产,环保部门于2017年6月对其立案调查,并于当年8月18日下达了停产和罚款4万元的处罚通知书。
记者在现场看到,已被责令“停工”的该公司显然仍在生产:不管是物料区还是破碎区,都充斥着刺鼻的气味,工人们戴着厚厚的口罩如常分拣、上料、破碎……
果燃好公司一位廖姓水电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他们对医疗一次性废物的回收、处置都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标准,“我们的沉淀池、污水管都是符合有关标准的”。
但在没通过环评且被责令停产后,该公司为何敢偷偷生产?明知夹带医疗废物对环境会造成重大危害,为何违规露天堆放?该厂工作人员皆以自己不是老板为由拒绝回应。
该情况引起花都区有关部门的重视,花都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召集环保、公安、卫生、街道等部门赶到现场进行查处。
并现场作出布置:一是责令环保监察部门立即联合公安部门,对这起涉嫌危害环境的案件进行立案调查;二是立即对露天堆放的医疗废物进行清理和转移;三是马上对附近水体进行抽样检测。
花都区环保监察部门表示,因果燃好公司在被责令停工处罚的情况下,涉嫌偷偷开工,将再次责令其停工,并将此前的行政处罚报到法院,申请予以强制执行。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称,当天下午已传讯四名果燃好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7月2日,广州市环保局组织了针对果燃好公司环境污染案件的办理协调会,市卫计委和花都区等单位参加。该案也被列为中央环保督查组的重点案件。
7月4日,羊城晚报记者再次来到果燃好公司回访。秀全街道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该厂已由街道和村委会24小时专人看管,不让任何一件医疗废物被带出。涉嫌违规堆放的数十吨医疗废物,已被转移到果燃好公司厂区。在花都区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对其进行分拣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花都区新华医院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十几名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进行分拣,将不能用于回收的有害有病菌的医疗废物分拣出来,主要是针头、针筒、以及被污染的导管、棉签等。
“按照规定,只要被血液、身体接触过的医用物品是不能回收的。”医护人员特别提醒记者留意分拣出的几个化疗药水瓶,“平时我们(化疗)加药都是要全副武装地穿防护服”。秀全街道负责这个的人说,三分之一的“垃圾山”清出40公斤左右的有害有毒医疗废物,全部分拣后估计在100公斤以上。
6月初,羊城晚报记者暗访了惠州市一家名为泰亿塑料制品厂的企业,该企业号称月处理300吨一次性输液袋(甁)。
但记者发现,该公司不仅没有按要求远离居民区(确保卫生防护距离),而且其技改项目未经验收却投产,厂区堆放的医疗一次性可回收物中还混有少量含针头、导管的医疗废物(危险废物)。
6月6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位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马岭村附近的泰亿塑料制品厂,该厂区与河涌相邻,据爆料人透露,工厂的污水长年排放到该河涌中。记者现场能听到工厂内部传来机器作业的声音,但是大门紧闭,除了门口悬挂的招牌外,从外观看不出该厂的主要经营项目。
一位村民和记者说,工厂离她的住处只有一百米左右,除了下雨天,她总会闻到化学气味,“好臭,前两年还被人投诉过”。
6月7日上午,羊城晚报记者佯装买家,进入了该工厂,一位黄姓负责人接待了记者。他将记者带到了仓库区,那里堆放的是已经包装好的塑料颗粒。该负责人说,目前工厂有大约三十吨的成品,价格是每吨7300元到7500元。
与仓库一墙之隔的是生产车间,几台破碎机和造粒机正在运转,整个车间弥漫着塑料和药水的味道,而墙上只有几个简单的排风口。在原料堆放间,输液袋和输液瓶为主的原料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还有一些输液管、针筒、针头混杂其中。整个堆放点的地板没有一点防渗漏设施。
羊城晚报记者看到,在该厂负责接待的办公室内,墙上挂着多张证照。但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日期是截止2015年。对此,黄姓负责这个的人说,他们已申请了新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黄姓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厂的原材料(医疗一次性输液瓶和输液袋)来自全省各地的医院,生产的产品则销往国内多个地方,一般用来制造塑料包装袋、塑料瓶等。
在该厂生产的成品的包装袋上,写有“不得用于食品和玩具”字样。但当记者问能否保证买家没有用来生产食品和玩具的包装袋时,该负责这个的人说,只能由买家自己把握生产用途。而对于记者这个“买家”,该负责人从头到尾没有核实过“买料”的用途。
发稿前,羊城晚报记者亮明身份,采访了工厂的负责人。羊城晚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因泰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技改项目未经验收却投产,惠州市环保部门近日向其开出了20万元的罚单。对此,泰亿负责人罗海舟称,26日将进行行政处罚听证。
罗海舟同时承认,公司的环评手续“还有一点问题”。目前也只是“得到批复了,处于验收阶段”。“相关文件都全部交完了,现只是在等行政验收的排期。”罗海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