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体育官网无锡模具加工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微塑料成“海中PM25”可能随食物链传递危害人体生态环境部:塑料垃圾已占到海洋垃圾八成

发布时间:2024-01-04 00:40:23   来源:聚力体育官网

  ”,随着全球塑料使用量的快速增加,海洋微塑料的问题日渐突出,其分布已经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0%,比2018年上升0.7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28340平方千米,比2018年减少4930平方千米。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备受关注的渤海生态环境方面,渤海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向好趋势。2019年,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大幅度提高至77.9%;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79.4%和81.6%,与2019年同比增加9.4个和2.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初步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7.1%,继续呈现向好态势。

  霍传林介绍,从全国看,近岸海域整体水质亦有明显提升,2019年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76.6%,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2020年春季为79.8%,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夏季初步监测评价结果显示,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78.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霍传林称,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2007年正式启动海洋垃圾监测工作,2016年将海洋微塑料纳入监测范围。2019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海洋表层水体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4027个/平方千米,与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区域处于同一水平(低于北大西洋中部环流区热带区域、东北太平洋和黑潮区域)。

  “如果从海洋垃圾的角度来讲,塑料垃圾确确实实是海洋垃圾里面占比最大的,占80%左右。这也是我们一直关注塑料垃圾的原因。”霍传林说。

  针对微塑料,霍传林指出,我国渤海和东海近海海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密度为0.82个/立方米和0.25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

  对于微塑料的危害,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曾撰文指出,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和毒理学效应。

  由于能从环境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的特性,微塑料还会带来复合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霍传林说,海洋微塑料按来源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以微小粒径形态直接释放到环境中的塑料颗粒,次生微塑料是进入环境中的大尺寸塑料垃圾在紫外线、波浪等作用下逐步破碎分解形成的塑料颗粒。针对不同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我国在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上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源头减量,即对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提出管理要求,明确规定禁限期限。

  三是加强回收,回收利用和处置塑料废弃物,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规范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

  霍传林强调,下一步,生态环境部拟结合《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立足自身职责,研究微塑料污染方面强化监管措施和治理途径,从减存量、控增量、强监管等几个方面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加强海洋微塑料污染监管和源头治理,减少微塑料源头产生量,形成长效管控机制。

  与此同时,要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减塑限塑。此外,还将不断提升海洋微塑料长期监测和研究水平,为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问题一天比一天突出,微塑料存在着进入人类食物链的风险。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介绍,2019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海洋表层水体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4027个/平方千米,塑料垃圾占海洋垃圾80%左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海洋中的微塑料,又被称为“海中PM2.5”,随着全球塑料使用量的快速增加,海洋微塑料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分布已经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塑料垃圾占海洋垃圾八成 生态环境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0%,比2018年上升0.7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28340平方千米,比2018年减少4930平方千米。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备受关注的渤海生态环境方面,渤海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向好趋势。2019年,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大幅度提升至77.9%;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79.4%和81.6%,与2019年同比增加9.4个和2.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初步监测评价结果为,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7.1%,继续呈现向好态势。 霍传林介绍,从全国看,近岸海域整体水质亦有明显提升,2019年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76.6%,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2020年春季为79.8%,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夏季初步监测评价结果为,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78.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但是,近年来,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霍传林称,中国政府一直以来格外的重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2007年真正开始启动海洋垃圾监测工作,2016年将海洋微塑料纳入监测范围。2019年监测根据结果得出,我国海洋表层水体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4027个/平方千米,与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区域处于同一水平(低于北大西洋中部环流区热带区域、东北太平洋和黑潮区域)。 “如果从海洋垃圾的角度来讲,塑料垃圾确确实实是海洋垃圾里面占比最大的,占80%左右。这也是我们从始至终关注塑料垃圾的原因。”霍传林说。 针对微塑料,霍传林指出,我国渤海和东海近海海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密度为0.82个/立方米和0.25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的最终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 对于微塑料的危害,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曾撰文指出,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和毒理学效应。 由于能从环境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的特性,微塑料还会带来复合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将强化微塑料污染的监管 霍传林说,海洋微塑料按来源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以微小粒径形态直接释放到环境中的塑料颗粒,次生微塑料是进入环境中的大尺寸塑料垃圾在紫外线、波浪等作用下逐步破碎分解形成的塑料颗粒。针对不一样,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我国在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上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源头减量,即对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提出管理要求,明确规定禁限期限。 二是替代使用,推广使用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可降解地膜等。 三是加强回收,回收利用和处置塑料废弃物,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规范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 四是开展清理,即开展生活垃圾清理、港湾塑料垃圾清理、清洁海滩行动。 霍传林强调,下一步,生态环境部拟结合《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立足自身职责,研究微塑料污染方面强化监管措施和治理途径,从减存量、控增量、强监管等几个维度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加强海洋微塑料污染监管和源头治理,减少微塑料源头产生量,形成长效管控机制。 与此同时,要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减塑限塑。此外,还将不断的提高海洋微塑料长期监测和研究水平,为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美股科技股迎“开门锤”,苹果市值一夜蒸发约7660亿元,苹果股价去年飙升48%;美元新年开局创出去年3月以来最大涨幅

  热搜!苹果遭遇“开门黑”,股价突然大跌,市值一夜蒸发7600亿!发生了什么?

  财经早参丨上海楼市大消息;关于小米汽车,雷军最新发声;哈尔滨元旦假期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日本地震已致至少5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