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两年,海南大量超市、农贸市场等纷纷改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一些居民主动参与禁塑并养成反复使用环保袋的习惯。然而,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访海口多家商超农贸市场和店铺,以及流动商贩、普通居民消费者等,发现违规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现象仍然普遍,群众环保意识仍显薄弱,法规意识还不够强,给“禁塑”带来挑战。
记者的调查的最终结果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却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海南全方面实施的“禁塑令”正面临着不小的阻力。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要知道,这些年来,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执法部门的查处打击,又或是有关部门反复对政策进行解读,都说明全面“禁塑”对海南的重要性,可偏偏还有市场主体和消费的人对此置若罔闻。
细细分析,这样一些问题背后充分暴露出“禁塑令”下的公众意识并未真正转变,一些市场主体和消费的人绝对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是对“禁塑令”全方面实施大局的破坏,而且对生态环境乃至自己的健康安全有着极大威胁。为了所谓方便的理由,继续我行我素地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甚至有人还认为一个袋子会破坏环境的说法有点“夸张”。
海南全面“禁塑”,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事,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大势所趋,更是惠及每一个人的政策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年,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取得的成果早已证明了这个质朴的道理。海南开展全面“禁塑”,正是为了守护绿水青山,守护每一个人的“钱袋子”和可持续的未来。
尽管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并不起眼,但它的危害却毫不“夸张”。发生在海南的这些事例无疑最具说服力:海口街头垃圾大量充斥塑料制品,损坏城市景观形象;三亚200多斤海龟因误食大量塑料垃圾最后导致肠道梗阻坏死而死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入海口发现大量微塑料
危害近在眼前,我们没理由无视,为自己不执行“禁塑令”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禁塑令”能否全面见效,守护住这一片绿水青山,需要包括市场主体、消费者在内的所有人在环保意识上有真正转变,不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或私利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大局,真正融入全民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说“不”的行列中去,身体力行地执行禁令。
自然,这也离不开做好可替代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多生产价格适中、体验好、耐用、方便的替代品,让我们消费者和市场主体用得起、喜欢用。同样,也离不开环保责任意识的进一步强化,除了可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活动,还可以借鉴和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公众监督管理体系,充分调动起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营造“我要环保”的社会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赋予海南在新征程新目标中更重要的使命和重任。这要求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海南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禁塑令”要按进度推进,亟需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觉醒,任何人的置身局外,都可能会引起功亏一篑,所以,只有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禁塑令”才能实至名归。(新海南评论员)
专题 中国一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和中国一阿拉伯国家联盟能源合作大会海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