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首个《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以下简称《报告》)的国家智库研究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指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
该《报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产业合作伙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共同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银温泉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雪松所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寿生会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许军祥会长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许军祥会长表示绝大部分塑料材料都具有可回收再生性,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能节约3吨石油。完善和发展再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构建科学精准的塑料废弃物管理平台,合理管控塑料废弃物,消解处置压力,逐步提升我国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也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国是废塑料回收网络覆盖广且规模庞大和废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完整的国家,这正是我国的产业优势,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始终致力于提高废塑料资源化利用效率,促进完善物资循环体系。为此,我们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了52家塑料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头部企业一同组建了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通过打通产业链所有的环节之间的壁垒,协调各方利益与诉求,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为打通上下游供应链,进一步提升废塑料回收率和高值化利用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将不仅解决废塑料污染问题,也将达到节约世界资源,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系统总结了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以及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为指引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对外合作洽商等经营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出版为世界了解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和经验提供了重要窗口,将为其他几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为世界塑料污染治理作出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德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彭绪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部高级工程师满娟。
联想集团副总裁王会文、美团“青山计划” 项目总监田瑾、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战略官李建军(线上)、 玛氏中国公共事务总监鲍晨、 陶氏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经理俞昕、 埃克森美孚(上海)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法规事务顾问侯聪。
当前,塑料污染问题慢慢的变成为仅次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
《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做法、成效与经验,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报告》的发布有助于社会各界全面认识和理解塑料污染,客观看待我国塑料污染治理成效,有效激励企业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当中。
《报告》指出,1950-2017年期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增长到340亿吨,年塑料废弃物产生量约为3亿吨。塑料从材料本身讲并不能与污染物划等号,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废弃物不当管理造成的环境泄漏。塑料一旦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便难以降解,会造成视觉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各种各样的环境破坏,处置方式不当还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持久性危害。其中微塑料进入食物链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报告》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塑料污染问题,中国慢慢地增加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积极发展塑料循环经济,从生产、消费、流通和处置等环节推行全生命周期治理,加快构建从塑料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到废弃后回收处置的闭合式循环发展模式,探索塑料使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之路。
《报告》指出,我国材料化利用量占同期全球总量的45%,2021 年材料化回收量约为1900 万吨,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中等水准的1.74 倍,并且实现了100%本国材料化回收利用,而同期美国、欧盟、日本的本土材料化回收率分别只有5.31%、17.18% 和12.50%。
前不久第五次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终止塑料污染治理全球协议》,提出要启动政府间谈判,力争到2024年底前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报告》也提出,塑料污染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就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共同采取积极行动加以应对,并提出了十条具体倡议,为下一步国际合作和努力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