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訊 日常日子中,许多日用品都是塑料制成的。像牙具盒、飯盒、肥皂盒等,更是很少看到其他材質的。近来,不少市民反映,一些小型超市裡銷售的塑料制品的“身份”,令人懷疑。為了解市場上塑料制品的“身份”是不是满意標准,3月7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暗訪調查。
幾天前,家住大慶讓胡路區的王女士下班后,计划給孩子買一個牙具盒,於是就近選擇了一家超市。王女士稱,她在這家超市挑選产品時,相中了一個圖案比較美观的牙具盒。
據王女士講,她剛要轉身去交款,卻發現盡管牙具盒圖案美观,但其外包裝,居然隻有一個通明塑料袋,塑料袋上,沒有任何關於該產品的信息。於是,她開始挑選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牙具盒進行對比。據王女士回憶,她發現該店的牙具盒,除了通明的外包裝外,什麼都沒有。“沒有商家電話、沒有許可証號,給孩子用,真是不放心。”王女士對記者說。
在某學校的超市內,記者同樣發現,超市貨架上的牙具盒、肥皂盒等塑料制品的外包裝,都是通明塑料袋。記者看到有學生在購買产品,就建議其间一位學生拿出手機,打開其间的“掃一掃”功用。其顯示的結果為“沒有此产品”。這個結果讓這位學生大吃一驚。於是,他將产品放回原處,从头挑選。
隨后,記者買了一個2.5元的牙具盒。記者發現,該牙具盒的底部的標簽上寫有合格証、制造商、地址、貨號、執行標准及條形碼,但沒有看到制造商電話、相關材質的信息。12時,記者又來到一家超市,以4元錢的價格,買回了一個肥皂盒。這個名為“飛達三和”的肥皂盒底部的標簽上除寫有制造商、地址、電話、網址等信息外,還有材質信息及條形碼。
記者拿出手機,用“掃一掃”功用,掃了一下該产品的條形碼,結果不光顯示出該产品的“品名”和“制造商”,還有“參考價”。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部分牙具盒、飯盒、肥皂盒等“三無”的塑料制品,採用不明资料為质料,經過簡單的加工后,將其所含的聚氯乙烯進行分化。在加工制造的過程中,部分物質可轉化成氯化氫,對人體存在致癌、致畸或致突變的潛在损害。要想購買此類塑料制品,最好選擇到正規的商場或大型超市購買。
習新常態李克強執政之道檔案办理費將撤销女子公園放生劇毒蛇濟南垃圾箱裝溫度表發改委前司長被查吉林糧產地遇旱情俞正聲談西藏發展堰塞湖險情根本免除印度學生裸身攔火車一日九廳官被查進京查控全面升級中興領袖習李克強硬办法見成效國務院組織百人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