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大堡礁保护相对完好的海域,疾病生态学家Joleah Lamb花费数年时间,试图找出海水变暖、商业化捕捞、旅游观光等人类活动对澳大利亚海岸珊瑚礁所造成的影响。
由于未在这片海域发现太多塑料垃圾的踪迹,因此Lamb及其研究团队并没有将这种污染放在心上。然而,当研究人员开始对印度尼西亚、缅甸以及东南亚海域的珊瑚礁展开研究后,一切都被颠覆了。
无处不在的矿泉水瓶和塑料袋几乎“填满”了整个脆弱的生态系统。通过对研究区域内的数据记录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当珊瑚遇到塑料垃圾时,其患病风险将会骤增20倍。
对此,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珊瑚礁观察项目负责人Mark Eakin表示:“如此巨大的增幅令人震惊,这比我们意识到的还要严重。”
说起珊瑚礁,不少人对其价值的认知还停留在旅游观光以及工艺品制作的层面。实际上,珊瑚礁能带来诸多益处,堪称海洋里的“聚宝盆”。
首先,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珊瑚礁就如同鱼群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幼儿园”,为这些生物提供了大片可供栖息之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虽然珊瑚礁仅占海底面积的0.1%,但却滋养了25%的海洋生物。
其次,珊瑚礁在保护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14年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调查研究显示,珊瑚礁可以显著抵御海浪侵袭,降低97%的海浪力量。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有2000万人享受着珊瑚礁带来的强大保护。
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珊瑚礁为许多具有商业经济价值的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管理良好的珊瑚礁每年每平方米可产出约15吨海产品,成为全世界10亿以捕鱼为生的人赖以生存的依靠。
不仅如此,珊瑚礁还可促进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多附加值。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数据显示,如果“国家瑰宝”大堡礁消失,那么澳大利亚旅游业将会蒙受巨大损失:游客数量将会减少100万,1万份工作岗位将遭到削减,旅游收入将降低10亿美元。
在此之前,类似于“海龟误食塑料袋”“太平洋里的巨大垃圾带”等报道已屡见不鲜。可事实上,漂浮在海洋里的塑料碎片数量之庞大,让见多识广的海洋研究者们都“叹为观止”。
在这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中,研究团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塑料怎么样影响珊瑚礁机理的坚实数据和全新理解。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研究员Lamb及其同事发现,在东南亚珊瑚礁海域,塑料可能使珊瑚的一种关键致命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从4%上升至89%。而研究团队预估,在缅甸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海域,大约有110亿块塑料碎片被卷入珊瑚礁,这不仅会显著影响珊瑚的健康,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对于区域内的经济体来说同样不容乐观。
对于珊瑚在与塑料袋、矿泉水瓶以及钓鱼线等塑料制品接触过程中究竟是如何患病的,目前研究人员还在开展进一步的探索,不过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眉目。
一方面,塑料碎片就如同一趟“专列”,而列车上搭乘着一些常见和致死疾病的病菌。塑料碎片与珊瑚产生摩擦时会破坏其脆弱的表面,病菌便趁虚而入。此外,塑料还可能覆盖住珊瑚,阻挡阳光与氧气,从而为包括黑带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病菌的滋长创造条件。
某些特定种类的珊瑚,尤其是鹿角珊瑚和那些具有复杂“枝桠”的珊瑚更容易被塑料缠住,而这些珊瑚恰恰也是珊瑚礁生态学家最为在意的其“角落”里通常能够孕育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即便是那些最为顽强的珊瑚种类,在遭遇到这种合成物质后,患病率依然会有所提升。研究团队发现,数量巨大的石珊瑚与塑料制品接触的几率比较小,但一旦两者有所接触,其患病几率将会翻倍。这一发现其实相当不乐观,因为石珊瑚可谓是珊瑚白化事件中的幸存者,而如今,它们却又被新的敌人盯上了。
“塑料不利于珊瑚,但比起白化事件的影响,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澳大利亚珊瑚礁研究ARC卓越中心主任Terry Hughes表示。
确实如此。塑料污染仅仅是珊瑚面临的众多威胁之一,而营养肥料污染、海洋酸化、过度捕捞以及一直上升的海水温度导致的珊瑚白化,才是令大多数珊瑚研究者们揪心的关键所在。
正常情况下,珊瑚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然而这些颜色并不是珊瑚本身所拥有的,而是来自珊瑚体内的共生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作为对热水的反应,珊瑚会排出共生藻,而一旦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亡。
近3年来,珊瑚白化事件已经袭击了全世界内近75%的珊瑚。即便是保护相对完好的大堡礁,也在短短8个月内失去了30%的珊瑚。更为糟糕的是,伴随着海水温度的一直上升,白化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在提高,这使得珊瑚可拿来恢复的时间越来越少。
因此,“一切看起来都十分渺茫,除非立刻开始思考采取何种措施来抵消伤害”,美国环保协会首席海洋学家Douglas Rader表示。
虽然减少塑料污染本身并不足以拯救珊瑚礁,但尽可能地减少塑料流入海洋却有助于减轻珊瑚礁的负担。
就这一点,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珊瑚礁生态学家David Kline打了个比方:一个人如果既吸烟,又酗酒,同时还长期缺乏睡眠,那么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导致其患病风险的增加;相反,缓解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也都能降低其患病风险。当前,珊瑚礁正面临一个马上就要来临的“气候瓶颈”,届时,珊瑚礁的数量和种类都将减少。而尽可能地减少塑料污染,相当于将这个“瓶颈”撑开了一点点。
根据海洋保护组织“无垃圾海洋计划”负责人Nicholas Mallos的介绍,目前人类在减少塑料污染方面的步伐正在加快,甚至超过了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步伐。
Mallos认为,其中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塑料垃圾五颜六色,弃之于环境中显得很显眼和脏乱。因此,目前不少国家纷纷采取行动,出台塑料袋使用禁令或者对其收取格外费用,而一些大公司也开始在供应链和包装环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同时,根据专业的人建议,部分国家还将彻底改革废弃物管理体系,阻止塑料垃圾流入海洋。
Mallos对此持乐观态度,他认为那些珊瑚礁面临塑料威胁的东南亚国家的政府有意愿去解决这一难题。比如,以旅游业闻名的印度尼西亚已经真正开始启动了一项国家行动计划,决心在2025年前将本国海洋塑料垃圾减少70%,为此,政府每年将会提供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来支持这一计划。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在“2017世界海洋峰会”上宣布发起“清洁海洋”运动,向海洋垃圾“宣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粒成分和过量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是海洋垃圾的大多数来自,这项运动的目标正是消除这类海洋垃圾。
在遏制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之外,Rader和其他珊瑚专家觉得,渔业管理可能是保障珊瑚礁健康的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因为一旦捕捞压力有所缓解,鱼群数量很快就会回弹。现在,美国环保协会已经与伯利兹政府及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希望能够通过渔业管理来控制美索美洲珊瑚礁海域的鱼群数量。
当然,这些行动并不能解决已经存在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带来的麻烦,它们正在慢慢降解,而对这些垃圾究竟会给珊瑚和其他海洋生命带来怎样的困扰,科学家们仍将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