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超市自带购物袋的习惯逐渐普及、农贸市场里可降解环保袋遍及每个摊贩、外卖包装盒和餐具几乎全部换成环保材料……2020年12月1日,海南“禁塑令”正式实施后,我省禁塑效果初见,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正在远离我们,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断渗透人们的生活生产之中。
海南建设自贸港,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面禁塑是题中之义。针对这场硬仗,海南做了怎样的战术布局?面对新问题,海南又适时做出哪些调整?对此,本刊记者正常采访了海南禁塑“达人”——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副处长公磊,他认为,禁塑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下好禁塑先手棋,海南为全国作出了较好的示范,但夺取全域禁塑的胜利,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海口诚佳美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操作环保连卷袋机生产全降解连卷袋。康登淋 摄
研究表明,当前全球塑料污染速度可能对环境能够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膜袋类消耗4万吨、餐饮具消耗3万吨,巨大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给环境能够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可估量。
“禁塑是一个全球性的环保话题,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二氧化碳排放同样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绝大部分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进入自然界后的降解周期可能达几百年。”公磊对记者说,2004年“微塑料”概念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对塑料污染问题的重视。他解释,进入自然界的塑料垃圾,受到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后,会逐渐破碎,当这些碎片小于5mm,随着风和水流在自然界迁移和被动物摄食后进入食物链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尤其是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正在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海南一直对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禁塑是落实习‘4·13’重要讲线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是保持一流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海南作为岛屿省份保护海洋环境的必然选择。”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禁塑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推动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018年,中央12号文件从中央层面明确了海南全域“禁塑”,该要求超出了国家塑料污染治理有关规划提出的2025年禁限塑目标。
禁塑先行先试,海南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中央12号文件颁布之后海南就开启禁塑准备工作。”公磊说,包括法规的制定、制度建立、《名录》范围、替代品产业谋划、可追溯管理平台建设等,充足的准备为海南启动禁塑开了好局。
保亭在县内超市、农贸市场投放了自助环保袋免费发放机,引导消费者使用可降解环保袋。图/海南食品安全网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现场,一场关于塑料循环经济的话题,被参会嘉宾激烈讨论。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澳大利亚福特斯克金属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抛出一个沉重的事实:废弃的塑料进入ECO,最终影响的是人类自身的健康。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现场,一场关于塑料循环经济的话题,被参会嘉宾激烈讨论。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澳大利亚福特斯克金属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抛出一个沉重的事实:废弃的塑料进入ECO,最终影响的是人类自身的健康。
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指出,中国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这个总体方向是不变的。如何把塑料的循环利用纳入整个碳减排、碳达峰的格局中,这是未来中国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万事万物皆有定理,海南禁塑工作就是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摸索前进。“使用塑料制品早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全域禁塑对百姓原有的消费习惯是个很大的挑战。”公磊对记者说,针对此情况,在禁塑全面开启之前,我省分区域、分重点在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医院等重点行业场所开展禁塑试点工作,对察觉缺陷及时做调整,以点带面,引导百姓形成禁塑习惯。
“海南在禁塑上率先破题,为全国走出了有意义的一步。”公磊说,事实上,限塑、禁塑已在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实施,但目前塑料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控制,为确保禁塑政策落地有声,海南没有简单地“一刀切”,将环境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而是在借鉴另外的地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条“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禁塑路径,构建起了“法规+标准+名录+替代产品+可追溯体系”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为全国禁塑积累了宝贵经验。
“比如,法治化轨道推行禁塑,通过法规的管控,形成根本性约束。2020年初发布了国内第一部禁塑地方法规《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为生产、监管、流通、使用各领域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出台《海南省2021年禁塑联合执法行动方案》,对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禁止目录内塑料制品的行为作出了规定。”
“再如,实行名录管理,以负面清单形式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种类。目前名录将四大类17小类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制品纳入禁塑范围,在区域标准的配合下,既做到了监督执法准确到位,又做到了替代品市场规范化,对于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带动作用。”
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指出,中国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这个总体方向是不变的。如何把塑料的循环利用纳入整个碳减排、碳达峰的格局中,这是未来中国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万事万物皆有定理,海南禁塑工作就是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摸索前进。“使用塑料制品早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全域禁塑对百姓原有的消费习惯是个很大的挑战。”公磊对记者说,针对此情况,在禁塑全面开启之前,我省分区域、分重点在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医院等重点行业场所开展禁塑试点工作,对察觉缺陷及时做调整,以点带面,引导百姓形成禁塑习惯。
“海南在禁塑上率先破题,为全国走出了有意义的一步。”公磊说,事实上,限塑、禁塑已在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实施,但目前塑料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控制,为确保禁塑政策落地有声,海南没有简单地“一刀切”,将环境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而是在借鉴另外的地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条“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禁塑路径,构建起了“法规+标准+名录+替代产品+可追溯体系”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为全国禁塑积累了宝贵经验。
“比如,法治化轨道推行禁塑,通过法规的管控,形成根本性约束。2020年初发布了国内第一部禁塑地方法规《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为生产、监管、流通、使用各领域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出台《海南省2021年禁塑联合执法行动方案》,对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禁止目录内塑料制品的行为作出了规定。”
“再如,实行名录管理,以负面清单形式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种类。目前名录将四大类17小类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制品纳入禁塑范围,在区域标准的配合下,既做到了监督执法准确到位,又做到了替代品市场规范化,对于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带动作用。”
三沙市志愿者深入渔民村和各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和禁塑知识宣传活动。黎阳宝 摄
25分钟,是每个塑料袋的平均常规使用的寿命;470年,是一个塑料袋在自然界被“消化”的时间。海南作为全国禁塑先行先试的地区之一,实施禁塑的背后,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
禁塑,是一场事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较量,更是一场向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链进军的创新改革,征途漫漫,何其艰难。
海南格外的重视禁塑工作,把禁塑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自贸港建设的先导性项目强力推进。当前,“禁塑令”实施已近一年,禁塑工作在组织领导、制度建立、替代品产业谋划、市场监管和宣传引导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新问题。
今年4月,我省农贸市场等场所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出现了显著的回潮反弹,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格外的重视,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禁塑工作要持续发力,不断察觉缺陷,不断解决问题。
5月20日,省禁塑办印发《全省禁塑工作明显问题整治方案》,对出现的替代品成本高质量差、监管执法乏力盲区多、居民意识弱等五大类难点堵点问题提出了22项整治方案,逐条明确了相应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间,让破坏禁塑的因子无处遁逃。
近期,我省围绕禁塑工作展开的检查行动锣声紧、鼓点密。在入岛管控环节,7月14日起,对新海港、南港等琼州海峡运输入岛通道开展为期5个月的专项整治,全面防控和打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违规运输,截至8月底,全省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71次,查获违禁塑料制品2182箱、126.3万个;在畅通替代品供应环节,组织农贸市场与省内禁塑替代品生产公司进行供需对接,开展农贸市场集中带量采购,截至目前,省内已有12个市县的107家农贸市场开展集中采购,采购价格低于经销商供货价格的20%;在阻断输入通道环节,向省内多家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发出禁塑倡议,并同阿里巴巴、京东等6家电商平台代表签署禁塑承诺书,印发《邮政快递业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寄递入岛治理工作方案》,通过收寄环节治理快递公司邮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海南禁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较早遇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这恰恰是海南禁塑示范意义的体现。”公磊说,未来,海南禁塑要继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拿出且行可行的举措,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海口市龙华区海垦广场的环保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整理展示架上的全降解塑料制品。王程龙 摄